依然是滄海桑田
崇明島東灘濕地印象

長江就要東流入海了。“和實生味,同則不繼”,江水與〗海水的接觸、交融、匯流,那一清一濁之間,將會發生多少生命故★事?在長江難道是頭母熊大浪淘沙、東海海潮托頂下,若沈若浮的崇明島便應運而生了。
崇明島是年╬輕的島,從公元618年即唐朝武德元年長江口最早出露水面的東沙、西沙至今,不過1386年,與盤古大陸相比,那是真正的後起之秀。然而,崇明島Ψ 上還有更加光鮮的新地,是昨日之地,也是今日光芒之力之地。在崇明島東端,東海┭的每一次潮汐過後,拾海人都能清楚地看見新漲出來的一層大約一個硬幣厚的濕漉漉的沙土層,表面光滑如嬰兒的╣皮膚,細小的沙泥粒隱約可見。崇明島就這樣以每年新增兩萬畝土地的速度日長夜大,展露著滄海桑田的可以眼見可我在想著以觸摸的神奇。
崇明島東灘位於島的最東端,南北瀕臨┷長江入海口,向東緩緩ω 伸向東海,於1991年、2001年圍墾的團結沙和1998年圍墾的東旺沙B區圍▂堤之東部外側,以一個美妙的弧形展布海堤之外。東灘荒野其實並不是遠離人間的,它距上海市中心46公裏,距市中心邊緣的外環線北側30公裏,距崇明縣的縣治所在地48公裏。這樣的距離至少對我們有兩點啟發:其一,大自然的神奇奧妙諸如崇明島東灘的海陸演變滄海桑田,就在人們◥的眼皮底下,可是有幾人去┚領悟?其二,東灘作為濕地國際秘書處正式批準的“國際重要濕地”,卻又在人類因為發展而亟朝百老等人需土地資源的眾目睽睽之下,也就是說人類行為對東灘濕地的┹破壞、踐踏,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是現實而急迫的危險。
筆者是崇明人,濤聲與蘆葦反反復復地出現在我的字裏行間,在崇明島創生及其歷史的鉤沈中,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敘述:作為世界最大河口沖積沙島的崇明島的地理環境沿革,其實就是濕地荒野的生態變化過程。這個濕漉漉的小島出現之初便是現在蘆葦、候鳥及各種野生動植物的家園,經歷了1000多和之前年的時坍時漲、漂移不定,島上最∩初的地名無不以“沙”名之,東沙、西沙之後又有姚劉沙、三沙、長沙、響沙及至近些年的黃瓜沙、扁擔沙等等,這個因╒為長江挾裹的泥沙層層疊加沖積而成的沙島,除了泥沙,還有什麽呢?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一只學霸